诗经·小雅《大田》诗词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小雅《大田》诗词赏析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
既备乃事,以我覃耜。
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云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
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注释
西周贵族丰收祭神的诗。
种:选种。
戒:准备。
覃(音眼):锋利。
俶(音出)载:开始从事。
庭:直。若:顺。
方:房也。谷始生未实之称。
皁(音造):谷实才结成的状态。
稂(音郎):童粱。稗子。莠:田间害草。俗称狗尾草。
螟(音冥):螟蛾的幼虫。蛀食稻心。
螣(音特)食苗叶的害虫。
蟊:食稻根的害虫。
贼:食稻茎的害虫。
穉(音至):晚植的谷类。引申为幼苗。
秉畀炎火:持之付与炎火。
渰(音眼):云兴起貌。
萋萋:云行貌。
祁祁:众多貌。
公田:井田制的公田。
我私:公田外开垦的私田。
穧(音即):已割而未收的农作物。
秉:谷把。
滞穗:丢弃的谷穗。
骍黑:指牛豕。
赏析
《大田》描述从春天播种开始到农事祭神的经过,反映了春、夏、秋冬农事的过程。春天准备农事,直到播种,夏天除虫,秋天收割,最后祭祀,以求来年更大的丰收,诗按时间顺序发展,不同阶段突出不同特点,对生产过程写得细致,可以对当时的农事生产增加了解。
创作背景
时间背景:
《大田》是西周时期的作品,属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篇。它与《小雅》中的另一篇《甫田》并称为姊妹篇,两首诗都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诗。《小雅·甫田》写周王巡视春耕生产,祈求粮食丰收;《小雅·大田》则写周王督察秋季收获,并祈求今后更大的福祉。这两首诗前后呼应,共同反映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周王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社会背景:
西周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因此,周王通过亲自参与农事活动、祭祀田祖等神祇,来表达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并祈求神灵保佑农业丰收、国泰民安。这种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政治手段,用于加强王权、凝聚民心。
作者简介
《大田》的作者为无名氏,即该诗的具体作者已不可考。在古代,许多诗歌作品都是集体创作或经过长时间流传后整理成集的,因此很难确定每一首诗的具体作者。《诗经》中的诗歌大多如此,它们是由众多无名氏作者共同创作的宝贵文化遗产。
特色
内容特色:
农事主题:全诗以农业生产为主题,详细描述了从选种播种、除草除虫到秋收祭神的整个过程,展现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祭祀祈福:诗歌中穿插了祭祀田祖等神祇的内容,表达了周王和农民对农业丰收的渴望和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这种祭祀活动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白描手法:诗歌主要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农业生产画面,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古代农民的劳动生活和丰收的喜悦。
艺术特色:
结构严谨:全诗四章,每章句数不一但结构紧凑,层次清晰。前二章为铺垫部分,描述了春耕夏耘的辛勤劳动;第三章为高潮部分,实写秋收的丰收景象;末章则以祭祀祈福收尾,与首章相呼应。
形象生动:诗歌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手法,使人物形象和农业生产场景跃然纸上。如“凉风凄凄云满天,小雨飘下细绵绵”等句子,既描绘了天气变化又烘托了丰收的气氛。
情感真挚:诗歌中充满了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周王和农民共同祈愿丰收、国泰民安的情感贯穿始终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更多优质范文、模板、稿件、作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八零资讯”。
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