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24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学生已经明确了进行减法计算时,哪一位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的方法。本节课主要教学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即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位时,十位上是0,需要从百位退1。这是减法笔算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情况,也是学生本单元学习的难点。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教学时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4- 108,然后列出竖式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这时的`探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这里的计算出现了新的问题: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可十位是0,无1可退,怎么办?这时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向前一位借,但借过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办了。在讨论有一定想法后,老师提供计数器上拨算珠理解。千位上一颗珠换几颗百位上的珠,百位上一颗珠换几颗十位上的珠,十位上一颗珠换几颗个位上的珠。这样让学生明白:让百位借给十位,十位再借给个位。在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数的变化,说清是几减几,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让学生把演示过程与算理说了一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没有向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4-8=6,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学生明白了十位应是9-0=9,百位是1-1=0(不写),再用竖式算一算。通过计数器的实际操作学生更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万以内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会计算“百以内退位减法”和直接的“万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我认为按照常理来说,只要学会了百以内的退位减法,对于学生来说数位的多少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学会了简单的退位减法,复杂的也是同样的计算过程,应该不会很难才是。
问题一: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要让学生明确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当10,这时十位上是9,对于这一算理,我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然后我也进行了强调,但在练习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学生说算法,忽略了学生对算理的叙述,结果学生在计算时要么忘记退位,要么不该退位的也退位。
问题二:在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去写验算方法,然后让学生交流方法,这种体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算法、算理。但在学习完加法的验算方法后学生提出了减法应该怎样验算呢?我没有过多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就顺势把减法的验算方法也讲了,结果就造成学生练习时间不够,对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掌握的不扎实,尤其有一部分学生总把验算后的得数写在算式得数位置上,这都是课前思考不足造成的。
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教学之前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认真有效的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不能想当然用自己的主观认识来替代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的进行教学。总之,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教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前提。教师只有在教材与学生中寻找平衡,才能在课堂上演绎智慧与精彩,使课堂更有实效。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3《20以内的退位减法》已经学完,这节课是学生学习100以内减法的基础,直接影响了本学期后面的学校。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我感觉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学当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够明确。
比如让学生在组内“开火车”将得数是5、6、7、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目的本是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检查对规律的.掌握情况,但学生开始并不清楚怎么进行,造成每个小组里只有少数一两个学生在说,其他同学当“观众”,没有切实参与到接龙中去。应该先讲清说算式的方法,请一个小组示范,再全班活动。
二是教学当中的时间分配不够恰当。
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的时间或者自主活动的时间有时超出自己的预设。如让学生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所花的时间较多,而且多数小组都不能完成,没能给予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巩固练习时多数学生还“沉浸”在对新减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口算练习上来,造成后面很多练习没能完成。
三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从开学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学生出现了些许程度上面的退步,课堂常规也有些退步,对低年级儿童来说也属正常现象。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识方面还是比较淡薄,“听”和“说”的能力还非常欠缺。有的学生整节课都在摆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将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进行整理;有的学生对优等生过分依赖,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充当“看客”的角色;有的学生则对新的座位形式产生很强的新奇感,兴奋过度不能平静,或将注意力放在与同伴做与本课内容无关的游戏上,等等。凡此种种,一方面与我平时教学中对这方面训练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这学期因为时间紧赶进度,课堂上不敢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学准备不充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学具,若分组操作、交流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依然不能“习惯成自然”,平时更多地还是依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不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进步,有失败才能吸取教训,希望在往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吸取经验并应用于教学,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教学,由于算式的枯燥,智障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在计算减法时是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引导学生做减法想加法,这也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计算教学是培智学校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这是教师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如做游戏、听故事、看动画等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点燃生日蜡烛、给小动物找家等情境,将学生带到了新奇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合作探索,强化学习过程
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一个摆总数,另一个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小棒,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即时巩固了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不易掌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摆脱具体实物的束缚,顺利过渡到掌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
学生学习破十法时,通过摆小棍,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的表象,然后利用表象,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我在13-9这道题的下面用连线把学生用小棍操作的过程表示出来,边画连线边让学生观察是分以下几步算的:
第一步:老师用红笔把个位上的3和9描出来,学生知道了是“看个位3减9不够减。”
第二步:老师标出以下连线。
学生回答:算10-9=1。
第三步:老师写出数字3。
学生回答;算1+3=4。
这时,学生根据连线完整地叙述出13-9的计算过程是:个位3减9不够减,用10-9=1,1+3=4,所以13-9=4。
最后,我们把这三步过程概括为六个字:一看二减三加。思维是以知识作为中介的。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表象,充分理解了13-9这道题的算理。
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是:
1、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
2、评价语言不够准确。
3、个别教学体现不够。应该多注重辅导b组的学生。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5今天进行了不退位减法教学,自己也是进行了认真的备课。但是,看了同组周老师的教学反思,深受促动,感觉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模式课上真的是意识不强,需要加油学习了。
我今天的备课最大的不足还是体现在没有有系统的安排让学生自主学习,一直是牵引着学生学。
开课我也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但是,学生的问题都是东一个西一个,不能把全部问题说出,而且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不高,懒得提问题。我也是脑海中想到该是给学生讲一下有序思维提问题,又觉得孩子们年龄小,不需要,否则给孩子们加重负担。反思到自己挖掘教材还是不够深入。
与周老师不同的是,学生提问题后出的算式,我没有挑出不退位减法让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把算式分类,让学生观察“个位够不够减”进行分类,学生果然能很好地分类。我意图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一开始就对 100 以内减法有个清楚系统的认识。
接下来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主要就是学习“个位够减的减法,叫不退位减法。”但是,我的方法不如周老师的好,让学生自己尝试做题。我还是带着学生说了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然后才让学生练习巩固。就这样下课时间就到了,我也没有进行更好地不同类型练习。
上完课后,我也总感觉我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但是我却糊涂地认为是星期一学生刚休息的过。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上没有给学生设计主动学习的平台。今后的教学,一定要以导学模式为基点尝试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在教“十几减9”时,我让孩子们讨论交流得出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做减法想加法”,另一种是“破十法”。课后我了解到学生掌握算法的只有几个孩子,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教学中有交流为什么理解算理的却只有几个呢?我反思我的课堂:从学生的倾听习惯、交流的落实上进行思考,虽有新课程理念合作学习、自主交流但是我只是关注了那些课堂中能主动学习的孩子,那些坐在教室没有听课意识的孩子他们在一节课中根本是学不到什么,叫他们起来说算理他们怎么能说呢?还有那些胆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我又关注他们没有呢?我深思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学习情况我将怎么进行后面的教学呢?目前最关键的要怎样调动孩子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怎样去培养他们的听课意识。
接下来的教学我想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主要掌握“破十法”的算理)。我把“破十法”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以大组为单位选其中表达最流利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其他同学读,四个大组比一比看那个大组的.小老师多就给那一组加上一面红旗。在读算法的训练当中采用夺红旗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都想争当小老师。通过一节课的读说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会说出用“破十法”十几减9每个算式的算理。第三节课教学我就感觉比较轻松多了,上课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十几减 9的口算练习,然后问:20以内退位减法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是不是我们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学完了呢?孩子们深思片刻说:“不是”。那小朋友们能当小老师来出题考考大家呢?孩子们听说当小老师考大家非常感兴趣,很多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学习,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我得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想办法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要训练良好的听课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7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但是还应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思想,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找到数学方法的依据,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让学生说说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
在说36-8=计算过程中学生有下面几种算法:36-6-2=28,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还有把36分成10和26,先算10-8=2,再算26+2=28等,算法较多,但表达不是很清楚,且中下生不太理解。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出的小棒再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中下生不知如何处理6减8不够,需像十位借的问题。于是我指导摆小棒,边摆边讲解,然后就是练习。我觉得这里还可以让学生再摆一次,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加强理解,巩固算法会更好。另外由于少数孩子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不扎实,做次类型题时仍不熟练,速度较慢且易发生错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课堂上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后进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群孩子的身上,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争取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8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先安排被减数是够减的,再安排被减数不够减的减法。
二、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突出退位减法的难点。让学生操作小棒解决“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借助直观的学具来理解算理,从中发现解决退位减法计算问题的突破口,并总结出计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
三、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述计算过程。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结合对应板书和语言叙述,动画演示,形象揭示“退一作十”的原理和过程,这样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并表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算理。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时,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的算法比较多样化,老师在这里可以加以鼓励,这样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五、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既安排基础性练习,又有拓展性练习,体现了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本节课同时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不过这堂课也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一是新授的地方花的时间短了点,对学生学习的把握和课堂驾驭连接方式不够;二是忽视了结论,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方法,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三是课堂内容的安排有效性有点差;四是在处理习题的时候出了点小状况,由于疏忽把一道错题判成对的,后来我又重新做了纠正,在最后是讲解习题的时候应该把讲解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来说算理,这样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加以巩固,毕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9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已经工作两个多年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这么简单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其思维能力,虽然我面对的是刚步入学校大门的一年级孩子,但是还是要把这种指导思想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始终。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但是还应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思想,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找到数学方法的依据,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
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复习旧知识的方法为本节新课作铺垫,在每节数学课都必不可少的口算环节中,我不是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数学题泛泛口算一遍,而是有针对性地出示了几道题,有10的分解、10的减法和9加几,这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计算题中,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体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就像我们曾经学过的凑十法一样,学生知识在加法中要凑十,在减法中同样也是先要从十这个数入手。在我提的“你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的问题中,学生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为后面要学习的破十法作了很好的铺垫。
为了让学生确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让孩子喜欢这节课,我创设了春游这一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导入的环节是让孩子先算一算参加春游的有多少名同学,在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后,我鼓励孩子利用手中的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这道题,在给孩子充分思考的空间之后,让孩子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并把种种方法都出示在黑板上,孩子们用的方法很多,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方法,选一个最简便的,能算的最快的方法,经过讨论之后,他们的选择大都集中在破十法上,孩子们体会到了是因为我们先要找到10,找到它之后再计算才能算得又快又对,再简单不过的两个环节,已经把新旧知识进行了一次统一,在整个过程中,注意了破十法是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不是分割开来的,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到破十法的简便,从而使学生愿意使用破十法去思考、去计算,这样帮助学生在更深的层次理解破十法的意义,更加熟练地运用破十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0课后,仔细对课进行了反思,我觉得这节课有几处亮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节课亮点:
一、情境的创设从实际出发
情境的创设要与现实生活联系,教学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越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本节课我就以如何让自己的校园更加美丽这个话题入手让孩子自己交流怎样去做听听小伙伴们怎样做,让孩子意识到保护自己学习的环境是大家每个人的责任,人人都要有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再把其中出现的问题用数学来解决,同时通过学习体会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来进行环保。
二、 解决问题的处理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是如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理解掌握口算方法,我打破了以往没有一下子把课本中的六条信息全部呈现的方法,我先先向学生只展示“一班收集电池8节,二班收集电池24节”。 提出加法问题学生集体口答。提出减法问题教师进行板书问题“二班比一班多收几节?或者一班比二班少收几节?让生根据提出的减法问题,列出算式“24-8”让学生进行讨论“24-8”是多少并对学生提出要求:(1)先独立思考结果,有困难的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2)把你想的过程用小棒摆一摆,并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摆法。
在这个环节的这样的处理我认为给了孩子更多的思考的时间,与交流的时间,在学生自己会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方法后,然后再把剩下的条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再根据新的条件继续提出减法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算法。
三、 练习题的设计
练习题的设计比较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剩下的条件的展示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与解决就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练习的设计中也同时向学生渗透了垃圾分类的一些小知识。如“xxx”得数大于45的是可回收垃圾,得数小于45的是不可回收垃圾,这个题目的'设计有两中的策略
(1)学生可以算出结果进行比较;
(2)学生也可以根据观察算式来进行比较。这道练习题的设计意图
(3)让学生通过练习继续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4)重点在解决后发现这组算式的共同规律都是个位数不够减,而差的十位数却少了一个十呢?让学生知道因为个位数不够减,先将被减数分解成十几去减减数的方法。最后在学生发现其规律的基础上后,在马上追加一道提高题“xxxx”对其方法的巩固。这两道练习的设计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退十”法的口算方法,为后面的“两位数减一(二)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让学生的的学习更有延续性。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1本节课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教学,在教学中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节课有了之前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思考计算方法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孩子会迁移用之前的方法,这也是我很开心看到的。学会怎么算之后,我让孩子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能迅速发现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一个是十位上先进行计算,另一道算式是个位上进行计算。接着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孩子试着从减数入手,虽然回答的结结巴巴,但大概意思我还是能听明白的,这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孩子其实真的很不错,有了初步分析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体现在:
1.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在动手操作这一块我组织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来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小棒,计数器只是作为个别学生辅助计算的工具。
2.注重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最熟悉的春游场景作为学习素材,学生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摆小棒到拨计数器再到算法,一步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半抽象思维最后抽象出算法,给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4.环节清楚,层次分明。本节课只有简单的四个环节,但一环扣一环,牢牢的抓住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之下进行教学。
5.注重教学的层次性。在第二环节探究算法的过程中,45-30我采用了让学生摆一摆,拨一拨,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理,并抽象出算法。而在探究45-3的算法时我提高了一个层次,让学生把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理迁移到两位数减一位数上来的,提示学生老师欣赏能自己独立算的小朋友,让学生独立说一说计算方法,并通过小棒和计数器来验证此方法的正确。
不足之处:
1.算法的抽象体现的不到位。一节课下来,学生依然依赖于数的分成来做题,还是具体的算理,没有抽象出算法。
2.在比较45-3和45-30的不同之处时,我进行了两次抽象,第一次抽象出十位减十位,第二次抽象出个位减个位,但这两次抽象还只是停留在教师层面。
3.减法模型的建立体现的不到位。在教学例题和试一试时,我都把它们加入了情境,此时,可以问问学生什么时候用减法做,帮助学生建立减法模型。
4.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不够。在做想想做做第2题时,可以让学生上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继而引导学生发现被减数不变,减数越来越小,差越来越大。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前面又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只是学生由于年纪太小,加之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一年级小朋友聪明、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设计好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我们备课小组经过设计决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动手摆小棒,结合直观理解算理。经过两次的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实践,突显以下特点:
一、创设的生活情境贴近生活,学生乐于参与。
创设学生刚刚经历过的清明节外出上坟情境,激趣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
探索减法之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为新知的探究作知识迁移准备,然后再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进行解决 ,让学生探究计算方法,通过对比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
让学生进行操作摆小棒、交流、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算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说出口算方法,比较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异同,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可以相减。
通过课堂教学,反思两次的教学过程,教学各个环节都有不少改进的地方,教学效果也是一次比一次好,但也还有不少需要今后注意的地方。
1、让多个学生说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说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表达能力。
2、注意引领低年级学生读题,使学生逐步学会将对话语言转化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3、注意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捕捉教学中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4、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其中。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3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于是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把重点定位在优生理解算理,后进生重点掌握算法,初步理解算理这一目标上。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1、课前,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通过这一环节,我想帮助学生回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为今天这节课的口算做好铺垫。在学生口答之后,我分别挑了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课中,我挑选的是班里的一名后进生,虽然她能算出得数,但是却说不清楚怎么算的,支支吾吾了很久,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在这一环节中,既然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算理,我就应该让优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通过他说,再引起其他学生的回忆,达到复习的目的。
2、在新授这一环节,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买玩具的情景,让学生算一算用35元去买2元的东西,还剩多少元?当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请了一位优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又分别请了3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中两位是举手的,另一位是没有举手)。等他们说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之后,这时大部分小朋友已经能够理解算法,最后用小棒来演示算理,目的是帮助后进生进一步理解。
3、这一环节的整体思路是:先让小朋友们你说我说大家说,说好后先让部分学生理解,再通过小棒让所有小朋友都能理解算理和算法。但是教学后我发现结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新授环节时间花费的.比较多,导致后面时间来不及;另一方面学生说得也并不是很好。反思第一节课中的种种不当之处,在上第二个班级时我做了稍稍调整。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先请一名优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紧接着我请另一名优生再来说一说,然后集体说。目的是让部分学生先理解起来,然后我通过大屏幕边演示小棒边讲解,帮助后进生理解。小棒演示好之后,我再请后进生说一说通过看小棒,你能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吗?这一环节目标是让后进生你说我说同桌说,帮助他们理解算理和算法,最后大家再齐说。小小的改变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我还叫了几名后进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们都能够表达出来,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这一环节,让我体会到,教学目标要分层次,步步落实,先让部分学生掌握,然后利用学生的资源来互相帮助。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4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搭建了平台,在教学中引入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借位的目的,从而引出退位减法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理优化
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36-8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思考36-8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居然有这么多方法:
生1:先把36分成20和16,用16-8=8,再用8+20=28。
生2:先把36分成26和10,用10-8=2,再用26+2=28。
生3:我把36分成30和6,用30-8=22,再用22+6=28。
生4:我用8减6等于2,30减2等于28。
生5:我把8分成6和2,6-6=0,30-2=28.
这几种方法在备课时都已考虑到,我估计学生会喜欢用第1种和第2种,但很多学生都喜欢用第四和第五种方法,这真出乎我意料。以后真的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用多种方法计算,有时采用他们的思维模式来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但是方法多了会让一些还不能理解这些算法的孩子们晕了头,所以在这时,我对这些算法不只是单纯罗列,而是引导对比,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算理。在对比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解释自己的`算理,并突出地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来减,十位本身要退1。在孩子们的解释后,班上的孩子们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上借1来减。班上虽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使班上不同层的孩子都能兼顾到。
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5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努力体现以下几点理念:
1、注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最近孩子特别喜欢喜洋洋这部动画片,所以我以喜洋洋的画片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图,并以画片为奖品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使学生以较好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在操作中体会算法。因为学生思考的方法不同,让学生先通过摆小棒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计算过程。让学生借助学具掌握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3、体现算法多样化。我在课堂中力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认识同一个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知识。所以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计算方法,并在交流时提问:“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并试图以表扬、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解决问题和寻找规律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虽然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说说自己的算法,但是有的学生不知怎样摆,还有的学生摆出来了,却又不知该怎样表达。在总结规律“差十位上的数比被减数的十位上的数少1”时,学生不太能够用系统的语言表述,我也比较急,就直接带学生说出来了。
2、在课堂上我总觉得学生都已经掌握了“退位减”的方法,课后才发现学生做的作业,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退位减”的方法,有些学生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当10加个位上的数再减。但在算十位数时漏减退的1,还有些学生个位够减也从十位退1。
今后课堂教学要与课后练习相结合,不能只看课堂上学生口述算理,更要重视学生课后是否真正掌握计算过程。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6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搭建了平台。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本节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遇到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空间,放手让他们尝试解决,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在操作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努力体现以下几点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在引导学生探索36-8这一道退位减法之前,我先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38-6,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游戏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7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已经工作两个多年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这么简单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其思维能力,虽然我面对的是刚步入学校大门的一年级孩子,但是还是要把这种指导思想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始终。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但是还应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思想,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找到数学方法的依据,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
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复习旧知识的方法为本节新课作铺垫,在每节数学课都必不可少的口算环节中,我不是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数学题泛泛口算一遍,而是有针对性地出示了几道题,有10的分解、10的减法和9加几。
这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计算题中,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体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就像我们曾经学过的凑十法一样,学生知识在加法中要凑十,在减法中同样也是先要从十这个数入手。在我提的“你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的问题中,学生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为后面要学习的破十法作了很好的铺垫。
为了让学生确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让孩子喜欢这节课,我创设了春游这一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导入的环节是让孩子先算一算参加春游的有多少名同学,在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后,我鼓励孩子利用手中的`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这道题。
在给孩子充分思考的空间之后,让孩子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并把种种方法都出示在黑板上,孩子们用的方法很多,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方法。
选一个最简便的,能算的最快的方法,经过讨论之后,他们的选择大都集中在破十法上,孩子们体会到了是因为我们先要找到10,找到它之后再计算才能算得又快又对,再简单不过的两个环节,已经把新旧知识进行了一次统一。
在整个过程中,注意了破十法是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不是分割开来的,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到破十法的简便,从而使学生愿意使用破十法去思考、去计算,这样帮助学生在更深的层次理解破十法的意义,更加熟练地运用破十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8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的中,应尝试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
首先,情境导人,激发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喜爱做画片的心理特点,课伊始,可创设三个小朋友做画片的情境。先弄清分别做多少张,再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两个不同的减法计算问题,引导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分组合作,求异探索。本课教学中应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中,循序渐进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求异思维,树立自信心。
在教学关键处注意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让学生体验退位减的'思考方法和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最后,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的图像、声音、文字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9《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过去的计算教学,往往是老师把计算方法在堂上讲通讲透,然后通过机械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班上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知识结构各有不同,故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把提出的多种计算的方法进行优化,学生在操作,交流,分析,比较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是,是否学生提出的算法越多越好?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算法优化优化?什么时候引导优化最好?等等,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进行了尝试。
情境一:
电脑演示:一部小桥车15元,一部无线遥控车36元。小明说:“我只有8元钱,想买一部无线遥控车,还要再攒多少元?
师:谁能帮小明算一算?
学生列式:36-8
师:请大家想一想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怎样算?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如计算这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学会对给定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标。因此创设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之一。
情境二:
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计算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摆小棒计算的?
展示学生的摆法和算法:
(1)拆开1捆小棒是10根,从10根中拿出8根,剩下的2根和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8根,再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2)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3)先拿走6根,再从3捆里拿走2根,剩下28根。
老师把学生的算法用算式的形式板书出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维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把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情境中,学生通过摆小棒,想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给予了肯定,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了的个性发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和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现出民主氛围,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三:
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几种方法都对,得数都是28。那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
经过学生的讨论概括出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4)也就是: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这一情境是对不同的计算方法的优化。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熟悉的方法认为是最简的,可是,有一些方法是对学生的后缀学习不利的,这时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呈现的计算方法加以比较分析,让学生分清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从而掌握基本算法,但也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算法。通过算法优化,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运用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情境四: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然后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练习十二的第四、五题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计算方法。有一些学生经过了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尽管不是这样的),如这学生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也不强求。
算法的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使学生对算法有了深层次感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知识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
1、学情了解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情了解,学生对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存在困难的,为突破这一难点,直观理解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书上即采用摆小棒的方式来理解算法)。同时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发现学生在“圈一圈、再计算”的题目上错误率较高,原因并非学生不会计算,而是无法将其算法与小棒圈法(直观形象图)一一对应,这就成为了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的一个难点。
2、反思活动要求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们很顺畅地列出了36-8这个算式。随后给予小朋友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利用小棒探究算法、计算结果,通过摆一摆其实不难算出36-8=28,但是如何将这个计算过程表述清楚这就有点难度了。发送“摆小棒探究计算方法”的指令是这样的.:
1.摆一摆,得出结果
2.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通过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指令还存在缺陷。1.一年级的小朋友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尚未完善,有不少小朋友摆的是36-4(上一个算式),因此指令一定要完整,同时要让小朋友复述加深指令印象。2.因为没有明确的要求,小朋友们往往只运用一种方法得出结果便结束操作,大多数都是36先减6,再减2,局限了思考范围和多样化方法,因此再加一条要求“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是否会更好,促使学生方法多样化。
3、突破难点
结合之前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有较高的错误率,因此我思考能否将“圈一圈”这样的活动与我们的“摆小棒”操作联系起来?怎么联系?“圈一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方法,因此放在小棒操作的反馈汇报中能更好的理解摆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先让学生到展示台上摆一摆他的方法,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这一种摆法到黑板上圈一圈,仪式验证学生是否有听明白,二是加深该种算法。摆一种,圈一种,实现方法和算法一一对应,同时三种方法统一展现于黑板,能很好的进行方法间的比较。
4、反思提问方式
然而我在该环节的反馈教学却不是很顺,主要原因是提问的方式。例如:
教学中的提问:在这里36分成了哪两部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我执着于让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但是忽视了他们还是刚接触数学没多久的一年级孩子。其实在课堂中当我发现孩子们开始保持沉默时我便意识到这样的提问存在问题,但是我却想不到另一种提问方式,师父在课后也指出了这个问题,指导我这样提问:6-8不够怎么办?(把一捆打开)现在有几根?(10+6=16根)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师父的一点拨马上豁然开朗,我只关注表面的计算步骤,而师父她从数学知识的最本质出发(打开一捆即退位),却用最口语化易明白的语言来向一年级的孩子提问。这样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我并没有和孩子们站在同一角度,因此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
若将提问改成“从哪里去掉8根?”学生自然而然的能回答“从10根中减去8根”,而后由教师跟上上图板书。
今天学习到这样一句话: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善于思考。而善于引导的关键是提一个好问题,但是如何提问是门艺术,还要好好学习!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1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新课程标准使“算法多样化”一炮走红,大家都在尝试,都在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于是,慢慢地酝酿出了这样的三句话:
1、“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2、“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3、“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这三句话教师该问吗?该说吗?
我的理解:该说。
第一句:“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它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及其关系,也涉及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过程的意识。”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教师说这样的一句话,旨在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一种自主学习的本领,而不是说要把算法硬塞给学生。“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们的学生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把“教”的权利给学生,让学生也去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或同意或反驳,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赏识和学习其他同学的独特、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必要。
第二句:“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算法多样”是相对于整体来说的而非个体,“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这句话似乎有逼着学生挖空心思、转弯抹角地去想“不同算法”的味道,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附带那么多的意思。难道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启迪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说出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思想和方法吗?教师的一些提示性语言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认识同一件事、同一个事物,从而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知识。在新教材实施的开始阶段,我们的学生一般不太愿意接受题目的多种算法,认为只要用一种方法做出来就行了,何必再费劲寻找不同的方法呢?所以我们尝试以表扬、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同一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求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再通过讨论得出许多算法。在这样的思维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快乐。如果能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好处,品尝到其中的乐趣。学生的思维也会逐渐活跃起来,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能很自觉地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所以在这节课上老师这样的一个提问,可以很好的展现孩子自己的、独特的思维,体现出整体算法的多样化。当然,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自发地要想表达自己不同的方法,那是最理想的。学生能够不再依赖老师,走向独立,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三句:“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看到这样的话,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出现:“这种方法学生不喜欢怎么办?一定要他做吗?”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得到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而是在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孩子也一样。他们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不会依赖别人的意志而转移。当学生他有一种方法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就会很自然的抵制或抗拒和自己不同的方法。但是教师的作用往往也就在于此,当孩子有这种独立意识的时候,教师应该怎样科学的优化和完善孩子头脑中的想法呢?这就体现了教学的艺术。
我们人的认识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懂”;第二是“会”,即会用学懂了的东西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飞跃;第三是“悟”,即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思考,这更是一个大的飞跃。光“懂”学生可以只是听一听;“会”就必须要自己去尝试,自已去用学懂了的东西解决问题;而“悟”是一定要在自己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悟”是一个思考过程,思考是不可以替代的,是必须自已去完成的一件非常艰苦的过程。所以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听了其他小朋友的方法后再尝试做一做,这并不是为了刻意地强调其中一种方法或者面面俱到地巩固每一种方法,而是力求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思维的真正碰撞一下。
然而在学生尝试练习的时候,也略微渗透着一点算法多样化的优化,因为随着现代数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很难讲清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我们原来认为某种方法是最好的,可能通过自己的尝试证明这个结论并不一定合适,也许我们一开始认为很“笨”的方法,结果却成为了好的方法。在解决“36-8”这样的问题时,学生提出各种方法后,最理想的方法当然是:“6减去8不够减,向30借10,变成16-8等于8,再加上20等于28。”但是这样的方法是否能够让学生接受呢?教师应该完全放手,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尝试去学会尊重,学会欣赏,让算法多样化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引起老师地注意。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2这节课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材呈现的是体育课借足球的场景,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问题和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这幅图呈现的情境很好,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教学重点、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给出情境后,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提问题还很顺利,列算式也还好,在研究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小棒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36—8=28计算过程中应多让学生来说,我讲解的'时间有些长,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把算理说明白,思维才能清晰。
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运用知识,正确计算。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注重算法的多样化,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一课时是在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借1当10的算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课前我创设了帮助可爱的小花猫回家的情境,既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还通过这几道简单的不退位减法的口算练习,复习了旧知识,并且引入新知。56-2=54 38-7=31 86-4=82 29-3=26 在这几道口算中选出前两个题说计算过程,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并回忆算理。最后出示一道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题17-9=,让孩子回忆“破十法”以及退位减法如何计算。接下来出示主题图。进行新课的铺垫,创设新的情境。学校里老师正在整理小书柜,我们去帮帮他吧。让孩子从图中找数学信息,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根据连环画和字典一共有57本,书柜里有9本字典,这两条数学信息,尝试解决连环画有多少本这个数学问题。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能够完整的说清思考过程。然后列式并计算。
关于这节课我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1、在平时应该加强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该能够明确的找出“已知、问题以及单位名称”。
2、在课堂前应该对教材更加熟悉,备学生,备教材,从而更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生成。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4《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涉及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本节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36-8。根据学生之前所了解到的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他们明白要用36个位上的6去减8,然而6-8并不够减,从而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根据小棒去思考“6-8不够减怎么办”,将数形结合,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能够根据小棒想到许多解决办法,之后在这些办法中进行优化、总结,得出最适用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形结合,因为退位减法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理解上有些吃力,如果能用图形直观地描述数的运算的意义,将对学生的理解产生积极的作用。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教学中,许多算理的理解如能做到数形结合,学生便可透彻地加以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当把36根小棒以3捆和6根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能够直观地去思考如何用36减8,以“形”思“数”,从而他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有同学说:“6-8不够减,可以再拆开一捆小棒,这样就变成了16根单独的小棒,16-8=8,剩下的8根和剩下的2捆合起来就是28,所以36-8=28”,有同学说:“6-8不够减可以从36根小棒中先减去6根,36-6=30,然后再从3捆中拿走2根,30-2=28。”还有同学说:“可以从一捆小棒里减去8根,10-8=2,这两根再和剩下的.26根合起来,26+2=28。”……通过把抽象的算式和直观的小棒结合起来,学生们能够通过摆小棒,动手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初步感知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分出来一些给个位,也就是初步认识什么是“退位”。在讲述上面的几种方法时,我让学生认真倾听,理解别人的想法。当一个学生汇报后,就请另一个学生或者更多的学生说一说别人的意思。这样做就是让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达到进一步理解知识的目的。最后对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说一说,这样就发现了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这样的方法,再对这种方法进行强化与巩固。
数形结合,将抽象与直观相结合,是突破这节课难点的一个关键,但是在这节课的课后我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知识的负迁移影响了学生们的计算认知。在学习退位减法的时候,经过最后的大量练习,孩子们总是惯性的把两位数的十位分出来一个十给个位,但是在不涉及退位的减法中可以直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学习了退位减法之后,他们在做不退位减法时也会惯性地把十位分出来一个十给个位,虽然最后的计算结果是对的,但是这样的过程确实徒增麻烦,这种情况也确实让我意识到了在新授的时候,我缺少了把两种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进行对比,让学生再感受感受到底什么时候需要从十位分出来一个十,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直接进行计算,这一点是我在课前没有预设到的,也是我需要再次强调与巩固的地方。
理解抽象的知识需要直观的体验,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一定要注重与旧知识的关联,要把握合适的方法,让一节课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
更多优质范文、模板、稿件、作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八零资讯”。
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