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资讯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品

教材 下一篇:没有了

kingkacn

更新时间:刚刚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品(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堆煤的情景图,图中标明煤的重量为1吨,一个炊事员说:“这堆煤计划烧40天。”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后来在实际烧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在情景图上加上另一个炊事员的对话框:“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新情况吗?

  根据上面的情景,你能编出应用题吗?

  根据学生的编的应用题,选出与例2有似的问题

  (1)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我们应该先求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让学生尝试解答。

  2、如果把题目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1)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解答。

  (2)讲评时让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3)引导学生看一看例2与改编后的'题目的联系和区别

  3、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帮助学困生。

  (3)集体评讲。

  三、课堂练习

  1、新华乡计划25天修渠道1350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21米,实际只要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要求出实际只要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必须先算出下面的哪个问题?( )怎样算?再求哪个问题?

  (1)实际要修多少天?(2)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3)提前几天修完?

  2、有一堆化肥,原计划每天生产1.8吨,20天完成,由于改进技术,每天比计划多生产0.2吨,实际多少天完成?

  四、作业:

  课本第51页的1——5题

  板书:

  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

  计划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1000÷40=25(千克)

  改进炉灶后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25-5=20(千克)

  这些煤可以烧多少天? 1000÷20=50(天)

  列综合算式

  1000÷(1000÷40-5)

  =1000÷(25-5)

  =1000÷20

  =50(天) 答: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1册第32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归纳推理能力,并向学生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分析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3、理解百分数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求百分率问题的能力。

  5、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地分析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求百分率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探究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题、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班是六年级八班,请问你能根据这两个数,提出有关百分数的什么问题?

  板书:6 8

  学生同桌提问,并回答。

  二、合作学习,巩固新知。

  1、哪组同桌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成果?

  (1)生1:我的问题是6是8的百分之几?

  师:请同桌回答。

  生1同桌:6÷8×100%=75%

  师(笑着说):现在该你提问了。

  生1同桌:8是6的百分之几?

  师眼光看向生1。

  生1:快速回答:8÷6×100%≈133.3%

  师(及时肯定):你真细心。

  (2)、师(面向全班):听了他的算式,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2:除不尽时百分号前通常保留一位小数,要有约等于号。

  师:你的数学语言很准确,你能说出公式吗?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100%

  (3)、师:哪组同桌想合作完成(指着6和8)剩下的问题?

  学生踊跃举手。

  (4)生3:6比8少百分之几?8比6多百分之几?

  师(看着生3的同桌)微笑着说:你得回答两个问题了。

  生3同桌(板书)(8-6)÷8×100%=2÷8×100%=25%

  (8-6)÷6×100%=2÷6×100%≈33.3%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的公式是什么?

  生4: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差量÷标准量×100%

  师及时表扬,我觉得大家少点什么。(学生掌声鼓励)

  师鼓励生3的同桌:你有没有问题要问你同桌?

  生3同桌:6是两个数和的百分之几?8是两个数和的百分之几?

  生3(板书):6÷(6+8)×100%=6÷14×100%≈42.86%

  8÷(6+8)×100%=8÷14×100%≈57.14%

  师:谁能给这两个百分率起个名字?

  生5抢答:占有率。

  师(笑看他):反应挺快,能不能把占有率的公式写在黑板上?

  生5板书:占有率=部分÷总体×100%

  师带头鼓掌。

  (5)师生交流学过的百分率。

  2、师:刚才是两个数你们想到了这么多数学问题,现在老师想用一个数和一个百分数提出问题,请你们六人一组,自己先选两个数。每组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后,独立解决。

  (1)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2)现在我们请一个组选一个组长,六人一起上台展示你们的成果。

  组长:我们用的数据是60和20%,一共提了六个问题。分别是:

  ①果行有苹果60千克,是梨的20%,梨有多少千克?

  ②果行有苹果60千克,梨是苹果的20%,梨有多少千克?

  ③果行有苹果60千克,苹果比梨多20%,梨有多少千克?

  ④果行有苹果60千克,梨比苹果少20%,梨有多少千克?

  ⑤果行有苹果60千克,苹果比梨少20%,犁有多少千克?

  ⑥果行有苹果60千克,梨比苹果多20%,梨有多少于克?

  师:先请你们六人分工解决这六个问题。

  分别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一一讲解。

  (3)师:请大家观察并对比这六道题,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生6:我发现这六道题都是已知苹果的数量,求梨的数量,百分率也相同,但由于题目中关键句子不同,数量关系就不同,解答的方法也就不同。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她说出了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要会分析题。具体怎么分析,请你再说说。

  生6:先找关系句,在关系句中找关键字,要认准谁是单位“1”。看清数量所对应的分率,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

  (4)师:请看下面这道题,你能找到单位“1”吗?

  出示:修路队要修一段长5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30%,修了多少米?

  学生7抢答: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第一天修了总长的30%”,关键字是“的”,单位“1”是“总长”,算式是:500×30%=150(米)

  (5)你们太棒了,我还有一个问题,刚才这几位同学用的都是算术法,观察刚才这六道题第5小题和第6小题,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请你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单独辅导。

  (6)展示列方程解决问题。

  3、请你独立完成数学书第32页1、3、4、5题。

  4、理财活动。

  (1)小调查:你的压岁钱是怎么管理的?

  (2)关于利息你都知道哪些公式?

  学生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请你独立完成书第34页第11、12题。

  三、挑战自我,拓展练习。

  1、师:我对你们今天的表现100%满意,现在请小组交流挑战自我,争取更上一层。

  2、出示练习

  (1)有一条绳子,减去总长的62.5%,又补上27米,这是绳长是原来的6/7,求原来绳长多少米?

  (2)某仓库原有一批货物,运出2/5后又运进840吨,这时比原来增加了30%,求仓库原有货物多少吨?

  3、请小老师上台讲解。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请你自己给同桌设计3个问题,明天互相交换,解决实际问题。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2例5和练习十二T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设计理念:

  本课要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提问: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学生猜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大瓶里的果汁× =小瓶里的果汁。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5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5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用除法计算,教师可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1)出示题目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一盒牛奶的升数× =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读题。

  学生反馈解题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两种:

  (1)用除法计算。

  600÷

  (2)用方程解答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x升。

  × =600

  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学生反馈说明检验的方法。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小结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十二T1。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和“黑兔是白兔的”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3、小结解题策略。

  学生独立解答,之后进行交流汇报。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四、小结

  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二T2、3

  学生练习。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应用文写作的概念、作用、分类知识。

  2、 掌握应用文的语言。

  二、 教学重点:

  掌握应用文各类固定词汇和句子。

  三、 教学难点:

  应用文写作中正确用词用句。

  四、 教学时数: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应用文的含义:

  1、概念:

  应用文是指人民群众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解决社会各种事务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惯有格式的文体。它与人们的关系最为直接,使用频率也最高。

  2、应用文写作作用:

  由于丰富多彩的社会交往、复杂精细的社会生产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要求人们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因此应用文体的种类也日益繁多,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文秘工作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而文秘工作的中心工作就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使信息尽快的产生社会效益,完成这项工作的工具当然要靠应用写作,所以应用写作将对人们的`工作效率和信息传播的价值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就成为文秘人员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二)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有无实用价值是应用文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明显特征。

  2、真实性:具有真实广泛的内容,是应用文的生命。这是它的显著特点。

  3、对象明确:由于应用文中的每一个文种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所以对于确定的作者和读者来说是非写不可、非读不可的,否则将贻误工作。

  4、格式固定:其目的是为了清晰醒目,便于使用,便于即时处理,充分发挥应用文的社会功能。

  5、时效性:要求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快写、快办、快发,不允许任何拖延,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6、简明性:应用文要求简洁明了、干净利索,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必须字斟句酌,连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无误。所以应用文具有朴素平实的语言风格。

  (三)应用文的作用: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2、加强联系和团结,组织社会生产和协调人际关系

  3、总结交流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4、积累和提供历史材料

  (五)应用文的语言:

  应用文中有一些固定的文言词汇和句子,体现其准确性、简明性。

  1、分类:

  称谓用语、经办用语、引叙用语、期请用语、表态用语、征询期复用语、综述过渡用语、结尾用语

  2、称谓用语:我、本、你、贵、该

  (1)自称:本、我、敝

  如“本厂”、“我校”、“敝公司”等。

  (2)称对方:你、贵

  如“你局”、“贵公司”等。

  (3)称他方:该

  如“该同学”、“该生”、“该同志”、“该厂”,其中“敝”是谦称,“贵”是尊称,其他上下

  级通用。

  3、经办用语:经,业经

  表示经办工作处理过程已结束,表明处理时间和经过情况。

  如:(1)经召集有关班委讨论,

  (2)上述各款,业经董事会批准

  4、引叙用语:前接、近接、顷接、悉、收悉,敬悉等。

  引叙来文时的用语:

  (1)近接贵公司来函

  (2)你厂关于××问题请示悉(收悉)

  (3)来函敬悉

  5、期请用语:表示期望、请求

  如:“即请照办。希即遵照、请、拟请、希望”等。

  例:(1)以上各点,即请查照。

  (2)现将《规定》发给你们,希即遵照(执行)

  (3)请(希)即按有关规定办理。

  6、表态用语:

  有“照办、同意、不同意、可行、不可”等。

  例:“对××问题,同意按来文意见办理。”

  7、征询、期复用语:

  征询用语:当否,妥否,是否可行,可否等。

  期复用语:请批示,请核示,请回复,请指示等。

  例:“上述报告,如无不当,请批示。”“上述处理意见,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8、综述过渡用语:有“为此对此、综上所述”等

  一般用在前文末或后文开头,起过渡作用。

  例:(1)“对此,特提出下列意见”

  (2)“为此,必须重申”

  (3)“综上所述,要求””

  9、结尾用语:

  指一般函件或公文的结尾处用语,如:“为要,为盼,为何、特此通知(通报)”等。

  例:(1)“望给予接待为何(为惑)”

  (2)“请拨冗函复为盼”

  (3)“务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执行为要”

  (六)应用文的句式:

  1、句中介词结构较多。

  如:“有关问题”、“关于通知”、“根据文件”、“为了,特制定本计划”

  2、句式多为叙述句和祈使句,不同感叹句和反问句。

  3、修辞方法几乎不用。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例题变式.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 ,蜡笔画有多少幅?

  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 ,水彩画和蜡笔画一共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做分数应用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深化.

  如果题目中的分数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 ,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 ,还剩下15吨,仓库里有多少吨钢材?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虽然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数量关系相同.同样需要注意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菜子油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 )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 ,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

  (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 ,女队员有多少名?

  (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 ,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3)女队员比男队员少 ,女队员有多少名?

  (4)男队员比女队员少 ,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6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②学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对摩尔概念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与价值观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引言】

  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与质量分数的区别,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5、溶液的稀释

  引导学生分析:

  (1)含义:溶液的稀释就是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使溶液浓度变小的操作。

  (2)实质:溶剂增加,浓度变小,溶质不变。

  (3)规律: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

  【板书】

  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预备知识】

  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分数。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④溶液的体积:

  v特别提示:液体的密度单位通常是g/mL,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中的体积单位是L。

  在一些教复杂问题中,已知条件和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如果直接从已知条件正向分析推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由于目标不明确,可能导致使问题复杂化,有时候还会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误入歧途。

  如果从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逆向分析,步步为营,即可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解题时,再将思路理顺,然后去解决,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直接计算

  例题1:配制500mL0.2molL–1的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是多少?

  例2:将28.4gNa2SO4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求出溶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强调】

  ①在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时,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在计算时要注意被溶解的物质是否能与溶剂反应,真正的溶质是什么。

  [练习]

  1、把4gNaOH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把6.2gNa2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把5.6gCa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把4gCuSO4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5、把4gCuSO45H2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过渡]在实际生产中,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还往往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如喷洒农药时,须把市售农药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施用,实验室所用一定浓度的稀H2SO4也均由浓H2SO4稀释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例3.配制250 mL 1 mol/L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例4:配制250mL1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18.4molL–1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

  (3)【过渡】从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

  例4.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现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的某溶质的溶液,推出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

  【说明】

  不能依赖公式,应根据题目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

  [过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密度,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

  例4.已知75 mL 2 mol·L-1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牛刀小试】

  1、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实验室有一瓶4 mol·L-1的NaOH溶液,密度为1.2 g·cm-3,求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现有一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的磷酸溶液(H3PO4),密度为1.12 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4)溶液混合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①同种溶液混合

  【说明】

  一般在计算中,没有特别说明,可以认为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若已知混合后的溶液密度,则一般要用总质量除以密度计算体积。

  例1、将300mL2 mol/L的HCl溶液和200mL4 mol/L的HCl溶液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例2、将2 mol/L的NaOH溶液和4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②互不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

  例3、将300mL2 mol/L的NaCl溶液和200mL4 mol/LMgCl2的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和Cl—。

  1、将100mL3mol/L的NaOH溶液和150mL4mol/L的NaOH溶液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将400mL2 mol/L的Na2SO4溶液和100ML2 mol/LAl2(SO4)3的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中Na+、Al3+、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3、将448LHCl气体(标况)溶于1L水中,得到的盐酸溶液的密度为1.25g/mL,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

  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1、计算依据: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 m A + nB = pC + qD n(A):n(B):n(C):n(D)= m:n:p:q

  2、解题思路:

  ①求什么;②已知什么;③怎么求。

  3、解题方法:

  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求出所需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后利用有关公式,求出题目要求的量。

  例1、现有250mL 0.8mol/L的H2SO4溶液,用2 mol/L NaOH溶液中和,使溶液显中性,求需要NaOH溶液多少mL?

  例2、现有250mL2Na2CO3mol/L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5mol/L HCl溶液使其充分反应,求参加反应的HCl溶液的体积和反应生成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

  〖活学活用〗

  1、现有100g含杂质的Zn使其与盐酸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况5.6LH2,求Zn的纯度。

  2、现有200gCaCO3,使其与盐酸充分反应,并将生成的CO2与足量的NaOH溶液制取Na2CO3,求可以制得Na2CO3多少g?

  [小结]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可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解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作业]P17 1、2、3、4(要求有计算过程)

  板书设计:

  5、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计算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科书第100页例1及相应的内容。

  学情分析:

  1、在本单元前几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基本上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是要理解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重点要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分一分,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单位“1”由“1个”到“多个”的过程,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2、借助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使学生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难点:从分母和分子的意义这一角度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小棒。

  教学过程:

  师:你想到的这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平均分、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的意义。师选择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受整体由“1个”变“多个”

  (1)、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00页的例1右侧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现在你又想到了哪个数?它表示什么意思?

  (3)、师:涂色部分是四个正方形中的几份?这样的一份还能用分数表示吗?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样的2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

  2.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课件出示六个苹果,动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观察图后集体交流(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有2个苹果)

  (2)提出问题:如果把这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的意思吗?(说清楚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3、回顾建模。

  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总

  结: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

  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三、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均匀地分”。

  (1)提出要求:老师给大家准备了12个苹果,

  请你也来平均分一分,想一想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拿出答题纸,分一分。

  (2)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4)对比提升。

  课件出示所有的分法,追问:“都是1份,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预设: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

  2、“创新地画”。

  (2)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因为都是把整体平均分成了2份,取其中的1份。

  师:哪儿不同?

  预设:总数不同,每份数也不同。

  四、闯关游戏,加深理解。

  第一关:“准确地拿”。

  第二关:“独具慧眼”。

  五、回顾反思,结束全课。

  1、引导学生回顾反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师给与评价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8

  《平面连杆机构》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中的重要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及应用》是该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中最为典型的机构,它可以演化为“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多年教学发现,学生的基础不同,虽然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及应用”知识时表现出的困难程度有差别,但由于缺乏直观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会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针对现在所任教的单招学生教学对象,设计了一堂课堂教学并进行了实施,本文对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以在今后教学中有所借鉴,提高教学效果!

  教情、学情分析:任教学生为“单招班”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与学习态度较不是太好。本节课是一堂复习课,在第一轮新课教学中主要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因学生对“机构的应用”缺少感性认识,理解时表现出一定的难度。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直观)、采用“课堂自主—研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力图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更加透彻!

  “教学目的”的制定:1.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及演化机构的结构组成及运动原理(认知目标);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在实习或生产中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能力目标);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互动、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进行热爱专业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情感目标)。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择:本节课采取课堂自主——研究的教学方法,课前让学生先进行自学,课堂上教师对总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采用“引导教学法”代替传统的“填鸭式”,先示出引导问题,让每个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层层递进,逐个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总结、训练和拓展;为弥补学生想像能力的欠缺、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对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可采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对演化机构的应用(结构组成和运动原理)可从Internet上搜索多种教学素材(录像、实物等),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如下:

  一、思维引入:

  1.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及判断方式?

  2.急回特性判定及其应用意义?

  3.曲柄摇杆机构死点产生条件、位置、克服方法、应用?

  4.列举实际生产生活中三种典型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实例?还存在哪些其他形式的四杆机构?

  二、思维启发演绎:

  (一)曲柄滑块机构

  1.演化

  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分析曲柄滑块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多媒体]

  观察曲柄摇杆机构中,连杆BC与摇杆CD的`铰接点C的运动轨迹(标记)圆弧的半径即为摇杆CD长。

  观察机构改变:(1)出现圆弧槽;(2)用滑块替换摇杆CD,滑块在圆弧槽内运动。

  演示C点的运动轨迹,得出结论:C点运动轨迹不变。

  启发学生思考:若摇杆半径变大,圆弧槽越趋平直时,C点运动轨迹。

  [多媒体]

  当曲导轨变为直导轨时,C点的运动轨迹是一直线,机构运动形式改变了,曲柄滑块机构。

  分析曲柄滑块机构的组成和运动原理

  得出结论:曲柄滑块机构组成(曲柄、连杆、滑块、机架四部分)

  运动形式为:曲柄(转动)→滑块(移动)

  (二)导杆机构

  三、思维训练与反馈:

  从基础知识、应用解答及技能训练三方面进行思维训练(具体问题略),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掌握情况。

  四、思维拓展:

  布置课外作业及思考题,进一步思维拓展(题略)。

  教学效果的估测:本节课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成功与不足并存,下面对此逐一谈谈个人的体会。

  成功之处:

  1.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可称为理实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难度。笔者从教十多年,跨出大学的门槛,随即踏入中等职业学校的门槛,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很多是从书本上学来的,实践经验较少,受条件限制(硬件和软件),课堂教学中不能够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认知媒介,在教学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机构的组成和应用内容时,教师感觉到讲得很吃力,学生听起来也觉得晦涩难懂,很多时候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笔者在课后对10名(共35名)学生进行谈话,并对全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普遍认为此堂课上得非常好,较多学生上了此堂课后,不自觉地改变了一些观点。他们说,他们以前一直认为机械基础知识空洞、枯燥无味、难于接受,学了没有什么用。课件中用动画模拟将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帮助他们更好理解知识,对知识的记忆保持较长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中通过录像演示了各种演化机构在机器中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演化机构的组成和运动原理,特别是各种演化机构的应用,如内燃机中曲柄滑块机构、牛头刨床中摆动导杆机构、汽车翻斗自卸装置中曲柄摇块机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机械专业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更新,无论将来是进一步到高校深造,还是直接参加就业,他们都应该学好机械专业基础知识。

  3.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使教学方法和原则的选用更具有科学性。奥苏伯尔提出,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进行教学,乃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原理。无论从纵向还是从横向对生源进行比较,同一专业的学生都有可能在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千篇一律,重复同样的教学过程。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将认知方面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知识来同化学习材料时(尽管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学生出现机械学习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应了解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4.采用自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已养成一定的“学习惰性”,如若教师对此种现象不加干涉,认为学不学是“学生的事情”,那就糟了,对教、学双方都是“双输”!“跳一跳,摘桃子”。教学中采用自主教学模式时,给学生设定的思维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常常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更强的学习欲望!

  不足之处(需改进):

  1.专业课有着与文化课不同的特点,理实一体化是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因条件有限,将专业理论、生产实践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还很不够,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资源共享需加强,为了制作“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及应用”课件,笔者准备了很长的时间,其他教师也深有此种体会。要制作一个高质量的机械专业课件,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既需要扎实的机械专业知识,又需要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很多教师往往因此而退缩(有时也会有时间方面的问题),因此,教研组应起到一定的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团队能力,创造出的成果在教学中资源共享,对每个教师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3.改革传统上专业课程教案的撰写理念迫在眉睫。传统教案往往以内容是否详细、书写是否工整论优劣,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专业内容多,知识不断地更新,用传统教案的评价方法来评价教案,已远远不合适,迫切需要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写作中解脱出来,变传统抄书为实际意义的备课。

  4.因操作电脑出现一次失误,导致课堂教学不够连贯,表现出缺憾。运用多媒体或理实一体上课,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把一堂课45分钟充分利用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5.此堂课还有一方面缺憾就是,教师的精神状态不够饱满,语言缺少一定的激情和感染力,今后还有待加强。

  再教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和应用》这节内容教学中,不仅将信息技术与机械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还可能将课堂搬到车间里,上让学生不仅能“看到”,更要能“摸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被批判,提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尤其显得重要,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作为机械专业老师,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教学资源,极力给学生营造直观的认知环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他们推到学习的前台,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版。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

  (二)反馈。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生产小组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2100个零件。实际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务?

  2.一个编织组,原来30人10天生产1500只花篮,现在增加到80人,按原来的工效,生产6000只花篮需要多少天?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确定单位1

  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 倍.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

  3.白兔只数的 是黑兔. 4.红花朵数的 相当于黄花.

  (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二、讲授新课

  (一)将复习题改成例1

  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

  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教师提问:

  (1)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谁是单位1?

  (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 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 ).

  (3)全村耕地面积的 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 公顷.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

  6.教师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

  (1)把 代入原方程,左边 ,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公顷)

  (根据棉田面积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

  (二)练习

  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 .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解1:设一共有果树 棵.

  答:一共有果树640棵.

  解1: (棵)

  (三)教学例2

  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 .一件上衣多少钱?

  1.教师提问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

  (2)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2.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上衣价格的

  3.分析:上衣价格的 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上衣的单价 =裤子的单价)

  4.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

  解:设一件上衣 元.

  答:一件上衣 元.

  5.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

  (元)

  6.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来列式.

  不同点: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

  (一)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 ,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提问:谁是单位1?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是什么?怎样列式?

  (米)

  (二)幼儿园买来 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 ,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三)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 .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

  1.课件演示:

  2.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的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

  五、课后作业

  (一)一桶水,用去它的 ,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

  (二)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 .钢笔价格是多少元?

  (三)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 .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根据数与数字关系找等量关系。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步骤?

  ①审题,

  ②设未知数,

  ③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答。

  (2)两个连续奇数的表示方法是,2n+1,2n-1;2n-1,2n-3;……(n表示整数)。

  2、例1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

  分析:

  (1)两个连续奇数中较大的奇数与较小奇数之差为2,

  (2)设元(几种设法)。设较小的奇数为x,则另一奇数为x+2,设较小的奇数为x-1,则另一奇数为x+1;设较小的奇数为2x-1,则另一个奇数2x+1。

  以上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有三种设法,就有三种列法,找三位学生使用三种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简单解法。

  解法(一)

  设较小奇数为x,另一个为x+2,据题意,得x(x+2)=323。

  整理后,得x2+2x-323=0。

  解这个方程,得x1=17,x2=-19。

  由x=17得x+2=19,由x=-19得x+2=-17,答:这两个奇数是17,19或者-19,-17。

  解法(二)

  设较小的奇数为x-1,则较大的奇数为x+1。

  据题意,得(x-1)(x+1)=323。

  整理后,得x2=324。

  解这个方程,得x1=18,x2=-18。

  当x=18时,18-1=17,18+1=19。

  当x=-18时,-18-1=-19,-18+1=-17。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9,-17。

  解法(三)

  设较小的奇数为2x-1,则另一个奇数为2x+1。

  据题意,得(2x-1)(2x+1)=323。

  整理后,得4x2=324。

  解得,2x=18,或2x=-18。

  当2x=18时,2x-1=18-1=17;2x+1=18+1=19。

  当2x=-18时,2x-1=-18-1=-19;2x+1=-18+1=-17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19,-17。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三种不同的设元,列出三种不同的方程,得出不同的x值,影响最后的结果吗?

  2、解题中的x出现了负值,为什么不舍去?

  答:奇数、偶数是在整数范围内讨论,而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3、选出三种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练习

  1、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是210,求这两个数。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21,求这三个数。

  3、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2,积为23,求这两个数。

  学生板书,练习,回答,评价,深刻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例2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两位数。

  分析:数与数字的关系是:

  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三位数=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解:设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2,这个两位数是10(x-2)+x。

  据题意,得10(x-2)+x=3x(x-2),整理,得3x2-17x+20=0,

  当x=4时,x-2=2,10(x-2)+x=24。

  答:这个两位数是24。

  练习1有一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8,如果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两位数乘以原来的两位数就得1855,求原来的两位数。(35,53)

  2、一个两位数,其两位数字的差为5,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数与原数之积为976,求这个两位数。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笔答,板书,评价,体会。

  (四)总结,扩展

  1、奇数的表示方法为2n+1,2n-1,……(n为整数)偶数的表示方法是2n(n是整数),连续奇数(偶数)中,较大的与较小的差为2,偶数、奇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数与数字的关系

  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三位数=(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

  2、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比较、鉴别、分析、综合,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在解应用问题中的用途。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1、2、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的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的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设计理念:本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结合百分率的知识,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提问:你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积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明确: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关于储蓄方面地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根据学生交流地情况摘其要点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

  多媒体出示“告诉你”: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了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出示利率表。(略,同书上第5页利率表)

  问:你从这张利率表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说说年利率2.52%的含义

  师:你认为利息与什么有关?

  怎样求利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课前布置同学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地信息。

  学生自学。

  学生讨论。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会列式求利息吗?

  2.教学试一试

  (1)亮亮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为什么?

  教师再说明: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从1999年11月开始,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20%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

  这里的20%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

  (2)小结: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3)引申:如果问题问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明确可取出多少元:本金+税后利息)这个问题由你来解答。

  学生读题。

  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

  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讨论。

  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应得利息怎样求?

  实得利息怎样求?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的百分之几?

  2.做练习二的第5题。

  提醒学生教育储蓄不需缴纳营业税。

  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3.理财——我能行

  谈话:你们对家中的存款情况了解多少?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当然该保密的就不要说了。

  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题目(同时出示利率表)

  (1)张明家有5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张明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请你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养成勤俭节约,计划消费的习惯,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其价值。

  五、布置作业1.到银行存压岁钱;

  2.找一份存折或存单,看懂上面的每一栏,并从上面找到本金、利率、时间,能计算到期后这份存折(存单)一共可取出多少元?两道实践题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银行去储蓄,从实践中认识储蓄。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列方程和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

  2、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问题。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解方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等式性质列、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设计应用等式性质填空的练习。(复习等式的性质,重点提问为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为学习解方程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星期日,妈妈去商场购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自主学习例题1。(解方程)

  1、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本例题重点在“解方程”,通过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列方程并试着解方程。

  3、交流时重点通过提问“方程两边为什么都减去58”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方程。

  (1)重点通过“方程两边为什么都减去58”的问题,启发学生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学会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2)教师指导书写格式:写上“解”字,各行等号要齐。

  4、初步练习。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的(1)、(2)小题。

  (二)教师指导,小组讨论,学习例2。(列方程解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1、学生观察、发现情境图中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叔叔每分钟用电脑打字的.速度和手写速度有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怎样用等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种可能:

  (1)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3=每分钟手写的字数

  (2)每分钟手写的字数×3=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

  (3)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每分钟手写的字数=3

  (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和难点,小组讨论出现在新知的生长点、关键点和知识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题中存在的所有等量关系,从而达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5、列方程

  教师:如果用“X”表示巴每分钟手写的字数,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列出方程如下:

  (1)、120÷3=X(2)、3X=120(3)、120÷X=8

  6、试着解方程。(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方程试解)

  7、再次小组讨论上面三个方程及解方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个:与算术方法相同;

  第三个:不会解或者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小学阶段不要求解此类方程)。

  得出结论:第二个是比较合适的方程。

  8、规范书写:教师指导:列方程,首先要写出“解”和设哪个数“X”,再写出方程,并示范书写。

  9、学生再次规范列、解“3X=120”。交流时重点问:为什么两边都除以“3”。

  教师板书示范,规范解题步骤。

  10、初步练习。

  (1)、教材28页第1题(3)。

  (2)根据线段图列、解方程。

  (3)教材27页例题2.

  (由实物图到线段图再到具体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解方程。教材28页第2题。

  2、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材28页第3题。

  五、全课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后记: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能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练习,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学习习惯,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踊跃发言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一些用统计图或分数表示的信息。30根小棒或火柴,形如的框,今年的月历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通过谈话,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价值,并揭示课题。

  1.谈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曾经提出过哪些数学问题?哪些问题你已经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了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板书课题:应用广角

  学生自由发言。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能与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还不够仔细,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二、综合应用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和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和分数描述交流信息的意识。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数学规律的理解。

  通过“个案探索===举例验证---归纳规律”的过程探索并发现以某个整数为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存在于分数及其计算中的奥秘,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通过练习体会数对表示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研究物体作成圆形的好处,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探索取胜的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完成第25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指名汇报并说说从数据中看出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情况?

  2.完成第26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只能横着框。

  组织汇报交流,操作情况。

  3.指导完成第27题。

  让学生集体说出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哪些?它们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每人选两个整数,写出用这个整数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并求出和。

  组织汇报交流,适当板书。

  教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4.完成第2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离校近的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体评价。

  5.完成第29题。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述。

  6.完成第31题。

  学生游戏结束后追问:谁有必剩的策略?说说你的想法。

  要想取胜,可以倒过来推想:自己最后一次取之前应该留几根给对手?

  让学生再做两次游戏,两人各先取一次完成后让学生说说取胜的策略。

  7.课后分组完成第30题。

  学生将收集到的用统计图或分数表示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在小组进行操作,尝试完成。

  学生齐答。

  学生任选两个整数进行尝试。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自己的作业,说说自己家的位置。

  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理解题意后尝试做几次游戏。

  学生思考后明白每次取完后留下的火柴根数必须是4的倍数。

  学生同桌再次进行游戏,体会取胜的策略,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自我评价

  通过逐项对照作出自我评价,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学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自信,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1.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每项指标的意义。

  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组织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及不足。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对每项指标的理解。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设计应用广角

  1/8+3/8+5/8+7/8=2

  1/3+2/3=1

  1/5+2/5+3/5+4/5=2

  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2.图中告诉了长方体的什么?

  (1)要求前面或者后面的面积,需要用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用9厘米、3厘米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怎样求?如果要求左面或右面的面积,需要用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2)按要求列式,不计算。

  3.(出示长方体教具)请同学生们看,这是什么体?它有几个面?

  如果没有上面,(同时去掉上面)要求它的表面积,就是求几个面的总面积?是哪5个面呢?

  如果没有上、下面,(再去掉下面)又是求几个面的总面积,哪几个面?

  [说明:以上复习题的设计,突出了逻辑性和灵活性。为学生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埋下了伏笔。]

  二、新课教学

  1.揭示课题: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2.例3:粮店售米用的米箱(上面没有盖),长l.2米、宽0.6米、高0.8米,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米?

  (1)读题,说出这道题的题意(或己知条件和问题)

  (2)要求用木板多少平方米,就是求木箱的什么?这个木箱有几个面?少了哪一个面?

  (3)怎样列式?

  a.1.2×0.8×2+0.6×0.8×2+1.2×0.6

  =1.92+0.96+0.72

  =3.6(平方米)

  答:至少要用木板3.6平方米。

  b.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并讲出列式思路)。

  (1.2×0.8+0.6×0.8)×2+1.2×0.6

  (l.2×0.8+0.6×0.8+1.2×0.6)×2-1.2×0.6

  [说明:教师让学生审题时,强调题中的隐含条件"上面没有盖",抓住解答本题的关键,又从不同角度引导,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小结:

  通过例3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解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问题时,首先要判断什么?然后就按照有几个面就直接求几个面的面积或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缺少面的面积的方法来解答。

  4.如果原已知条件不变,再增加条件和问题,出示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1)提问:求刷油漆的面积就是求几个面的面积,自你会解答吗?请独立完成。

  (2)集体评讲。(师板书如下)

  1.2×0.8×2+0.6×0.8×2=2.88(平方米)

  (1.2×0.8+0.6×0.8)×2=2.88(平方米)

  (1.2×0.8+0.6×0.8+1.2×0.6)×2-1.2×0.6×2=2.88(平方米)

  (1.2+0.6)×2×0.8=2.88(平方米)

  (3)利用教具演示,验证(1.2+0.6)×2×0.8是否正确:如果把它刷油漆的四个面展开,观察是什么形,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长方形的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说明:通过上题只改变一个问题,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变换思路,培养学生集中思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当学生说出(1.2+0.6)×2×0.8时,教师给予表扬性的肯定,然后教师借助教具的演示,使学生明白刷油漆的四个面展开后与长方形的关系及计算的`简洁性,利用了转化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5.看来,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不一定要求6个面的总面积。老师带来一幅图,请看,哪些物体是需要求6个面的总面积,哪些是求5个面的或4个面的总面积的?谁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说明: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求六、五、四个面总面积的物体,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了数学视野,而且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农民伯伯要做一个不带盖的正方体水桶,底面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工人叔叔要做一个长方体烟卤,长宽都是3分米,高10分米,求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判断下列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一个火柴盒长5厘米、宽4厘米、高1.5厘米,做这样一个外盒至少要用硬纸多少平方厘米?

  (1)5×4×2+4×1.5×2 ( )

  (2)(4×1.5+5×1.5)×2+5×4 ( )

  (3)5×4×2+5×1.5 ( )

  (4)(5×4+5×1.5)×2 ( )

  (5)(4×1.5)×2×5 ( )

  (4+1.5)×2×1.5对不对呢?

  请同学们像图一样放置火柴盒,用剪刀沿长剪开,看看是什么图形?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长是多少?宽是多少?(4+1.5)冬2×1.5求的是什么?

  [说明:老师在处理判断题时,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说出正常的分析思路,而且紧跟一句"谁还有不同的理由也能说明这道题是错的",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哪一种判断方法最快",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老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去发现,相机点拨,教给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策略。]

  3.希望小学新盖了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高4米,工人叔叔要粉刷教室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20平方米。

  (1)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25千克,需要用涂料多少千克?

  想一想在实际粉刷过程中,工人叔叔准备35千克的涂料够用吗?为什么?

  [说明:"在实际粉刷过程中,工人叔叔准备35千元的涂料,够用吗",看似一句无关紧要的问话,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加严密和周全的角度,这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4.一个长方体的食品盒长6厘米、宽5厘米、高10厘米,在食品盒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1.5厘米,贴这样1个食品盒要用商标纸多少平方厘米?

  读题后,让学生讲什么叫接头处。

  独立思考,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说明:以变化激趣,在变中找不变,使学生养成多层次思考的习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说明:最后,教师没有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学生不但总结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一设计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诱发了创造性思维。]

  [说明:这节课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时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产生。这样设计一是通过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发展了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二是通过简缩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是通过联想,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更多优质范文、模板、稿件、作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八零资讯”。

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品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品(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品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荐)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荐)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写人的好句子(精选160句)

写人的好句子(精选160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句子都不陌生吧,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

科学教学计划

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接下来的学习

科学教学计划
幼儿园中班教学工作计划

幼儿园中班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

幼儿园中班教学工作计划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工作计划

幼儿园教学活动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此时此刻我们需要

幼儿园教学活动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